www.resoluteplanning.com 湖南長沙智明鋼管、、貴陽無縫管//鋼鐵是中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2013年中國鋼產量初步估計為7.8億噸,比上年約增長6.7%,是2000年的6倍多,占世界鋼產量比例已由2000年的15%提高到50%,在世界鋼鐵業的地位舉足輕重。 然而,近兩年來,鋼鐵工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基本上排在工業領域倒數一二,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處于虧損狀態,產業陷入經濟效益低迷中。隨著國民經濟減速和減少對投資、出口的過度依賴,中國鋼鐵消費已進入“峰頂區”,即使按樂觀預測,到2020年前后達到8.5億噸左右的需求,年均增長率不到3%。 預計2014年以及今后若干年,鋼鐵產業大致處于這種狀態:增幅很小,但還不至于絕對萎縮,尤其是不存在大幅度萎縮的可能性;同時,鑒于國家化解產能過剩政策逐步落實,以及鋼鐵產業效益低迷,鋼鐵產能“無序擴張”現象將收斂。這樣,供求矛盾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而行業經濟效益是否能改善,主要取決于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如何。體制和機制的問題如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鋼鐵行業很可能仍將在困境下運行。 問題根源在于市場失靈 一直以來,行業內外習慣于把中國鋼鐵行業經濟效益困境歸結于原料等要素漲價、市場需求萎縮和嚴重產能過剩。目前看來,這三條理由都并不充分。回顧歷史,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與鐵礦石價格不存在密切關聯,這兩年礦石價格總體下滑,鋼鐵行業效益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差。 再看需求方面,隨著國民經濟減速,鋼鐵消費沒有保持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但尚未發生絕對量減少現象,只是增速下降而已。 從國際對比來看,歐盟27國2012年鋼材消費比2007年下降29.6%,日本下降21.2%,美國下降10.7%,它們才真正稱得上是“消費萎縮”,而同期中國鋼消費增長了29.6%,預計2013年消費增長6%以上,很難說是“萎縮”。 產能過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場失靈導致的產量過剩,即一部分企業不計盈虧,嚴重虧本仍堅持不減產、不停產。一方面,這些虧損大戶拉低了行業利潤平均值;另一方面,其“虧本干”又拉低了鋼材價格,推高了原料價格,讓同行深受其害。而這正是導致中國鋼鐵行業現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