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resoluteplanning.com“產能”過剩調研:行業標準模糊 按理說,一定的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一種正常現象,市場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保持一定程度的過剩產能有利于經濟平穩,也有利于形成市場競爭,提高效率。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嚴重的產能過剩將沖擊正常的市場秩序。目前,我國多數工業產品已在國際市場中占有較高的份額,而在外部需求持續萎縮的沖擊影響下,產能嚴重過剩也就表現得更為突出。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明確產能過剩程度,主要是靠預期需求與供給量的對比,產能利用率,以及企業盈利水平等指標來判斷產能過剩的程度,總體來講現在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普遍并且嚴重。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張長富表示,2011年鋼的產能九億二千萬噸,鋼當年的產量是六億八千五,這個產能的利用率是多少呢?就是產能利用率,叫74.5%,/12年,產能達到了9億7千3百萬噸。當年的產量,7億1千6。利用率73.9%。還在下降。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副主任原磊告訴記者:比如說光伏,光伏的產量占世界產量的50%以上,但是我們國內的裝機容量占世界就是2% 3%的一個比例。/很多很多行業都是低于70%的產能利用率,甚至很多行業是低于50%,有色行業據測算可能就是50% 60%,大概再加上像化纖行業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產能過剩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普遍性地大幅度虧損,可即便如此,依然沒有企業選擇退出,很多行業甚至依然處于增長狀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張長富表示:我們連續17年是鋼鐵的第一的消費大國,生產大國,出口大國。19:02我們第一名的鋼產量,比第二到十一名的加起來還多。這么大的蛋糕,誰都想分一塊,就你說是,為什么不進入啊?我不進入把這個市場讓給別人了。飽和了就是說誰出局啊?誰都不愿意出局呀。 產能過剩在中國并非是個新問題。2004年以來,抑制產能過剩一直是官方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2005年11月和2009年的8月,專門就產能過剩問題就舉行過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十部門也聯手合作,“十二五”期間將抑制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六大產能過剩行業。 鋼鐵:不再核準和支持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 水泥: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 平板玻璃:制定三年內徹底淘汰“平拉法”(含格法)落后平板玻璃產能時間表。 煤化工:今后三年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項目。 多晶硅:2011年前,淘汰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多晶硅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