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全面實行注冊制翻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的一頁,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金融支持房地產力度不斷加大,萬億元國債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一系列“組合拳”聚沙成塔發力顯效,彰顯我國經濟韌性強。正如12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今年經濟的總體評價:“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回升向好的經濟態勢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根據上述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對明年經濟工作的要求,體現了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深切考量,也蘊含了經濟工作的新動向。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3年,中國經濟在劈波斬浪中堅定前行,雖感艱辛不易,但更覺成就非凡。《證券日報》推出年終盤點系列,一起回首2023年的精彩故事。 全面注冊制:市場生態全面優化 2023年,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又一個里程碑,資本市場由此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月17日,全面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發布實施,4月10日,隨著首批10家主板注冊制企業上市,注冊制改革第一步畫上圓滿句號。 全面注冊制落地以來,層層遞進、錯位發展的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各板塊特色更加鮮明,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277家公司登陸A股,IPO募資合計3232.5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占比95.31%,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比近一半。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把好入口、出口關。在發行環節,壓實發行人信披責任、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來已經有255家公司終止上市申請;在退市環節,加強退市監管力度,“空殼僵尸”企業加速出清,今年以來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44家,刷新歷史新高。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登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面注冊制下,資本市場生態全面優化,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力度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不同類型公司提供了廣闊包容的直接融資平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 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并不等于注冊制改革已經完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這是對注冊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在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看來,注冊制改革真正完成,需要一個長期互動、反復博弈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持續不斷地“走深走實”。 展望明年,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注冊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相關制度也將進一步完善。監管部門將繼續優化發行審核流程,提高發行效率,同時加強對上市公司質量和信息披露的監管,以促進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 活躍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發力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活躍資本市場”。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活躍資本市場”多次被提及,反映了政策層對于這一目標的重視。活躍資本市場對投資者、實體企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度和吸引力,還需政策形成合力,從投融兩端入手,保障市場行穩致遠。 北京市高端領軍人才正高級研究員、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市場信心層面來看,“活躍資本市場”有助于逐步扭轉市場悲觀情緒,提振投資者中長期信心。從經濟層面來看,活躍資本市場有助于實現金融助力科技發展、科技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投資者財富持續增值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