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幾億人同時出行的難題,靠的是更多新開的線路,更優化的出行時刻,以品質促提升,用速度換時間。 1月10日,我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更好服務春運出行。成都到烏魯木齊的單向旅行時間最長壓縮9小時24分,長春到南寧最多可節省16小時19分……對于游子來說,回家的距離沒有變,但家卻感覺更“近”了。 讓人人有更好的出行體驗,是交通運輸部門的追求。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后,在東北、西南、西北地區,鐵路部門專門安排了20列鄉村振興旅客列車,增加脫貧縣停站的頻次,持續開好公益性“慢火車”,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多支撐。 作為人類規模最大的周期性遷徙,如此大范圍的出行,靠的是越來越發達的綜合交通網絡。 新年伊始,各地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陸續提上議程。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連片成群,民航建設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區域發展“大動脈”、方便人民群眾出行的同時,也成為拉動內需的“火車頭”。 說完營業性客運量,再來談談非營業性客運量。 今年自駕出行可以說非常火爆,根據預測,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干線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約有72億人次,占全社會人員出行量的80%,是2023年同期的2倍多。 游客自駕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塔拉特村。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自駕出行成為春運出行的絕對主流,原因何在? 一方面,私家車保有量的攀升為自駕出行提供更多可能,導航技術的成熟發展為自駕出行保駕護航,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開車出門“兜兜風”。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讓人們旅游、休閑的愿望日益強烈,選擇與親友團聚的方式不再只局限于回到家鄉,還可以走出家門、國門,去戶外追尋“詩與遠方”,去熱門商圈“買買買”。 另一方面,公眾自駕出行有了更多保障措施。今年春節假期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時段為2月9日至17日,達9天,開車回家費用將更少;服務區停車、充電、加油、餐飲等服務管理持續提升,遇到應急突發事件,清障救援將更及時,開車回家更舒心。 春運,是續接百業振興之勢的起點。90億人次的穿梭往返,呈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擁有旺盛活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