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甲辰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天津考察調研,記掛的是受災地區群眾溫暖過年的問題。猶記得,2013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繞過九曲十八彎,來到甘肅定西,關心的是人民群眾能不能喝上安全水。時光流轉,一年年,一趟趟,跨越萬里山河的春節考察足跡,印證著“人民至上”的不變宗旨,彰顯了“我將無我”的崇高境界,詮釋出“不負人民”的永恒初心。 “民之所憂”“民之所盼”,是牽掛,是惦念。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老百姓的日子,絕不是僅僅滿足溫飽、小康的基本需求,獲取一個“及格分”,而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上不封頂”的永恒目標,在實現更有品質的生活上不斷有新的獲得感。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千家萬戶,千頭萬緒,人民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必念之”“我必行之”,是決心,是能力。登上四川海拔2500多米山梁上的村莊,下到北京20多米深的地鐵地下作業平臺;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遠達距離國界2.5公里的邊防哨所;踏過飛揚的黃土,深入大山深處的貧困村……習近平總書記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真心聆聽人民心聲。當考察調研中的所見、所思上升為理念、行動,一項項惠民政策隨之出臺,一個個創新舉措漸次實施,造就了時代變遷的歷史性飛躍,鳴奏出一曲美好生活的幸福交響。 惠及全體人民的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因此,春節前“走親戚”,習近平總書記常同百姓一起備年貨,以各地的風俗同大家共迎新春。在北京草廠四條胡同,同老街坊們一起包餃子、炸饹馇;在云南,同村民一起制作大米粑粑;在山西,三兩下就做出一個棗花年饃……這些溫暖喜悅的互動里,飽含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保護,形成心心相連的情感共鳴,凝聚起萬眾一心的奮進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追求就是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對新的一年要充滿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每一次春節考察期間,向全國各族人民送出的“越來越好”的真摯祝愿。 把人民看得有多重,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當無數個普通的個體,把個人拼搏熔鑄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之中,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我們就沒有什么山巒不能攀登、沒有什么溝坎不能跨越,就一定能不斷推動“愿景圖”變為“實景圖”,向著既定的宏偉目標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