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韓船企在綠色船舶賽道的激烈競爭,日本第二大造船企業——日本造船聯合(JMU)將投入巨資全面升級船廠設備,目標到2040年將替代燃料船舶建造比例提高到85%。 JMU表示,將在其負責商船建造工作的有明事業所、津事業所和吳事業所進行升級改造,包括建設新的起重機、用于測試的氨燃料供應系統、燃料艙涂裝和生產設施等。預計總投資約為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4億元),其中67億日元來自日本政府補貼。 具體而言,JMU將利用政府的支持措施,強化津事業所的巨型起重機能力、擴建有明事業所的舾裝碼頭并在吳事業所制造燃料儲罐,從而應對新型船用燃料的變化。 JMU希望提高以LNG、甲醇、氨、氫等新一代低碳燃料的船舶比例。目前,JMU所建造的新船中15%為替代燃料船舶,而JMU計劃在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70%,到2040年進一步增加至85%。 此前,JMU已經被選入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資助項目,該項目旨在支持實現二氧化碳(CO2)凈零排放的“零排放船舶”供應鏈建設,推動氨燃料發動機和儲罐等生產,從而增強日本國內造船業的競爭力。 按照計劃,日本國土交通省將為國內造船廠和船舶設備制造商等16家企業總額超過1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7.26億元)的設備投資提供補貼。對各企業的補貼率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該資助項目從2024財年開始,為期5年,預算為600億日元。 在中韓造船業的沖擊下,日本船企市場份額日益減少。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去年全年全球新船訂單總計2412艘6580萬CGT,其中中國船企接單量1711艘4645萬CGT,市占率高達70%創下歷史新高;韓國船企接單量250艘1100萬CGT,市占率17%;日本船企接單僅為192艘320萬CGT,市占率僅5%。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韓船企接單量同比均有所增長,而日本船企接單量卻比2023年下滑52%。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造船業決定采取新策略。日本國土交通省在去年提出了到2030年確保日本船舶工業實現新一代船舶訂單份額世界第一的目標。日本國土交通省所指的新一代船舶就包括氨/氫/甲醇燃料船,此外還有液化二氧化碳(LCO2)運輸船、液氫運輸船和自主航行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