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氫冶金示范工程是氫能作為大工業生產能源應用的第一例,首個國家級近零碳排電弧爐煉鋼示范工程,行業首創“氫基豎爐-近零碳排電弧爐”新型短流程……,諸多面向未來的先行先試蘊藏先機,貫通了一條鋼鐵工業前沿技術從實驗研發到成果轉化落地的便捷通道,為“雙碳”目標下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最佳實驗場。 聚焦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第一動力,張宣科技積極承接首都等科技創新要素的轉移。 科技創新產業園于2024年10月建成投運,已成功舉辦了鋼鐵工業綠色轉型示范區學術交流會。漫步其中,諸多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鋼鐵工業綠色轉型示范區展館、國際學術交流報告廳、龍煙1919咖啡廳,頭頂藍天煦日,背倚“全球首例”,景區一樣的環境,濃郁的科研氛圍,讓人流連忘返。 這里定位于建設技術成果轉化平臺、新產業孵化中心、新型冶金專業人才實訓基地,為綠色轉型示范區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已鏈接5個院士團隊等創新資源,引入“綠色冶金全國重點實驗室”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河北省氫冶金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科創平臺,深度開展低碳冶金、近零碳排電爐煉鋼,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研究和推廣。 深度鏈接智力資源,一個更大的布局正加緊規劃落地: 去年底,張宣科技與北京科技大學就合作共建金屬冶煉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進行座談交流。 該建設項目屬于國家“十四五”安全監管科技支撐工程,建成后,將在典型金屬冶煉工藝模擬等方面研發培育重要支撐技術,為金屬冶煉領域重大事故防控提供全方位技術方案。 發揮豐富的工業場景優勢,主動鏈接3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資源,打造萬人規模的新型冶金和材料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綠色低碳高端材料研發人才實訓基地,工業研學基地,以及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培養產教深度融合新業態。 張宣科技迄今已與“人民科學家”趙忠賢,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賀泓,中國科學院院士張躍、郭烈錦,以及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了12個協同創新平臺,深度開展了一批重點產學研用合作項目。連續三屆氫冶金國際研討會,吸引了全球30多個國家、上千名專家參會交流。一個開放創新的濃厚環境已經形成,更多的創新資源正加快向這里聚攏。 創新驅動產業提質登高 “鋼鐵煙氣微生物固碳產蛋白試驗研究”項目,進入了現場試驗階段; 研發ODS材料、超高純H718高溫合金等高端材料,后者已獲成功; 申報的《氫基豎爐直接還原煉鐵技術規范》國家標準獲批立項…… 依托行業首創的“氫基豎爐—近零碳排電弧爐”新型短流程,張宣科技積極布局綠色新技術和新要素的優化組合,加快打造氫冶金綠色低碳產業新質生產力,開辟出百年基業高質量賡續的廣闊前景。 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持續引領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2024年3月29日,全球首例“氫基豎爐—近零碳排電弧爐新型短流程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在張宣科技正式啟動,成為繼2022年12月16日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線貫通、2023年5月份實現安全順利連續生產綠色DRI產品以來,鋼鐵工業由碳冶金向氫冶金轉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 作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確定的世界前沿八大低碳共性技術方向之一,該項目由張宣科技聯合北京科技大學,以冶煉過程碳近零、能量來源碳近零、原料生產碳近零為指導,有效填補我國鋼鐵工業面向碳中和目標工藝路徑空白。被列為國家發改委核心技術攻關專項項目,并獲國家獎補專項資金9500萬元。 “面向長流程的全氧富氫低碳煉鐵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示范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已累計申請氫冶金相關專利71項,牽頭啟動編制國家及行業標準11項,參與制定國標、行標、省標20多項。 富氫直接還原技術、近零碳排電爐流程技術、CCUS技術3項技術入選世界前沿八大低碳共性技術方向,連續三年上榜年度“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鋼鐵行業綠色低碳引領十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