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材價格震蕩下跌,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下跌55個點,除中厚板外,螺紋鋼、線材、熱軋產品、冷軋產品價格均有所下跌。進入4月份,月初鋼材市場仍將承壓運行,后期隨著基本面階段性改善,一旦利好政策出臺,反彈也有望隨之出現。”4月1日,上海鋼聯首席分析師汪建華在一場直播活動中對4月份鋼材市場行情做出如此預測。 短期內基本面仍將承壓 “進入4月份,抑制鋼材價格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汪建華分析道。 一方面,政策封堵鋼材“買單出口”行為,基本面壓力或加大。3月28日,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應征國內環節稅貨物出口優化服務 規范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規定納稅人出口應征稅貨物,應當按照現行有關規定,視同內銷貨物征收增值稅、消費稅。而此前鋼材“買單出口”規避了13%的增值稅。《公告》還提出,納稅人向海關申報出口應征稅貨物前,應當通過電子稅務局或辦稅服務廳在稅務部門完成登記信息確認。“由此可見,鋼材‘買單出口’的路子在一定程度上被堵死了,一旦走不通,內需壓力就將加大。屆時,如果供給減不下來,鋼材庫存很快就會由降轉增,基本面壓力也將隨之加大。”汪建華認為。 另一方面,美國關稅新政帶來進一步的利空沖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了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汪建華對此表示,美國對特定行業加征關稅的行為對我國的沖擊不言而喻,尤其是汽車、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領域,這些都是主要用鋼行業,一旦出口受到抑制,在無法迅速轉移出口目的地的情況下,國內市場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利空國內鋼材市場。 “此外,市場情緒整體偏悲觀、對供給增加及需求階段性見頂有擔憂、原燃料支撐減弱等因素對鋼材市場的擾動依然存在,如果后期沒有重大利好政策出臺,難以對此形成扭轉。”汪建華說道。 鋼價反彈需要多方面支撐 汪建華表示:“進入4月份,部分品種基本面有階段性轉好的可能,從而會對鋼材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從庫存來看,在3月份鐵水日均產量達到233.7萬噸的情況下,3月末,五大品種庫存達到1738萬噸,同比減少603.4萬噸,降幅為25.8%,其中螺紋鋼、線材庫存同比降幅分別達到32.8%、37.7%。 從供給來看,在當前鋼鐵企業盈利面達到今年初以來最高的53.68%的情況下,鋼產量并未出現明顯增勢,仍有不少鋼鐵企業處在檢修中。汪建華表示,雖然4月份鐵水日均產量或將小幅回升,但回升空間相對有限,預計4月份五大品種產量增加50萬噸~100萬噸。 從需求來看,3月份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回升至50.5%的擴張區間,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處于擴張區間,且新訂單指數回升幅度大于生產指數回升幅度;進出口均處于收縮區間,企業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有所回落。從下游行業來看,制造業用鋼需求持續向好,但強度有所減弱。據測算,4月份機械、家電、汽車、鋼結構原料日消耗環比將分別回升11.29%、11.39%、4.8%、3.89%,這說明制造業需求有不同幅度的回升。建筑業方面,雖然建筑業活動預期指數和商務活動指數環比均小幅回升,且處于擴張區間,但建筑業新訂單指數環比回落3.3個百分點至43.5%,從業人數指數環比回落4.2個百分點至41.4%,預計4月份建筑用鋼需求強度減弱。“整體來看,預計4月份五大品種需求增量在150萬噸~200萬噸。在一些區域市場,螺紋鋼、線材某些品種規格或有供給偏緊表現,其價格有望反彈。”汪建華表示。 從宏觀層面來看,鋼鐵產業政策逐步落地或為鋼材市場帶來實質性利好。無論是今年2月份工信部發布的《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25年版)》,還是3月末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疊加今年全國兩會提出的“持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都將為鋼材市場帶來利好。“控產政策是今年鋼材市場的‘定海神針’。”他強調,“在悲觀情緒蔓延的情況下,鋼材價格要想反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成交量持續增多、鋼材庫存持續大幅回落、重大宏觀或產業利好政策出臺落地(如降息、降準或控產政策)。” 汪建華預計,進入4月份,在近期國內外利空因素的擾動下,鋼材市場有進一步探底的可能,隨著利空得到階段性兌現,疊加春季需求釋放,部分品種基本面有望進一步轉好。他建議,鋼鐵企業要繼續加強自律控產;貿易商要樹立信心,不能過度看空;終端用戶要靈活采購。